返回 我的 全国
首页 学校
帮我选课
课程 咨询

「声乐一对一」不良歌唱习惯的形成原因

2021-10-08 18:50:54  人气:163

1.对声音的错误判断

从人声的分类看,声种有高的、中的、低的、花腔的、戏剧的、抒情的等。不同声种在其音色、音域、性能、适合其演唱的作品、演唱特定作品时最适合的调等问题上都会有所不同。而且根据各声部内各人情况的不同,要求也不尽相同。比如高的声部被误认为低的,抒情的误认为戏剧的,时间久了,声调就会自然地由“小伙子变成老大爷”……这样久而久之,方法就形成了习惯,形成了特有的模式难以改正,且还会造成声带病变等。

2.认识上的片面性

对唱法认识上的片面性容易造成观念上的错误,而错误的观念也就必定导致错误的唱法。如有的女声在原来的纯真声演唱过渡到混合声时,就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,使自己的高声区和中低声区用了完全一样的声门状态,于是出现了中声区空虚,低音唱不出来的状况;又如男声如果为了统一声区,为了形成“u”音管而单纯训练“u”元音,唱歌时把所有音都向“u”音靠拢,就容易造成元音之间的调节失衡,声音闷而空,口型固定,表情呆滞。另外,当男声有喉头上提的习惯时,就经常用拉下巴压迫喉头,结果喉头没下来,眼睛、下巴、舌根全压下来了,这样时间一长,就形成了不良的歌唱习惯。

3.教学上的不够严格和不全面

有些老师在教学初级阶段,只教发声而忽视对音乐感觉的培养和情感的表现,忘了练声的最终目的;也有的老师在学生演唱中,对其表演的眼神、形体等缺少严格要求,任其挤眉弄眼,扭腰摆胯,久而久之,学生自然地形成了不良的演唱习惯。

4.演唱不符合切身要求的作品

学生在演唱中,演唱不切身符合自身表演条件的作品,也是造成不良的发声习惯形成的普遍原因。然而这个问题的出现,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:

(1)教师对学生现阶段的能力估量不准,仓促地想提高曲目难度,但缺乏对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指导。

(2)学生以唱“大歌”为荣,暗暗和同班同学或歌手争高低,有些教师“放纵”学生的这种表现心理。

(3)教师在教学过程中,没有及时解决有些学生的基本发声状态,造成他们在毕业时不得不骤然提高歌曲难度表演。

(4)有些节日演出、比赛任务的需要,安排学生演唱他们不能胜任的作品等。

5.不良歌唱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

有些不良的歌唱习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,它以假象麻痹有些学生和教师,使他们不愿去改变现状。比如有些男高音在练习高声区时唱失败或唱破,但是这并不可怕,真正可怕的是这部分人在演唱时经常唱不破,能挺住,也就是他们明明知道这样硬挺不对,却没有去及时纠正,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。

6.声乐语言的理解错误和混淆

这种混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(1)有气息支持的说法不等于有气息支持的声音,很多人在歌唱时憋了一肚子气,的确有了气息支持,但没有获得气息支持的声音。气息支持是建立在喉咙保持打开且高位置明确的基础之上的。同时要明白“气”为音服务,音为腔服务的道理,这样才可能产生正确的气息支持的声音。

(2)“扩胸”不收小腹且不扩两肋的结果使胸部紧张,气滞声竭。

(3)“放松”是指听者的感觉,不是唱者的感觉,要坚持内松外紧,心紧体松。

(4)在有声音“聚焦点”基础上的打开和声音还没实现“集中”之前打开效果完全相反。

(5)声音“竖”起来是喉头往下的结果,不能靠提软腭或嘴巴上下拉长去追求声音“竖”起来。

(6)音量与音强的理解:声音在于传得远,而不是一定要唱得响,如果声音在歌者自己听觉上是感觉最响的声音,往往是最没穿透力的。声音始终要在腔体,特别是在头腔里做一切运动。

(7)对于“积极”的理解:“积极”不是卖力或拼命,更不是无休止的坚持一种表情。笔者认为,歌唱中的积极是一种强烈的歌唱欲望和情绪的不断变化。

7.造成不良歌唱习惯的原因还有因知识、阅历、生活体验、综合能力等的不足,以及虚荣心所造成的急迫心理等。

相关内容推荐:

浅谈歌唱中不良习惯的形成及对策

开学季 | 音乐会、大师课、WORKSHOP,9月福利一键领取!

文末福利!!!如果您的孩子想要学习声乐、钢琴、美术等艺术课程,那么不妨联系一下我们美行思远少儿艺术在线老师,领取一下免费试听课哦!!

声明:频道所载文章、图片、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,并不代表本站立场。如发现有违法课程或侵权行为,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,我们将在收到您的课程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。